端午节端午节,原本是个怀念古代爱国大诗人屈原的日子,我却想起了刚去世不久的现代作家陈忠实先生。当然我也相信,怀念陈忠实先生的人远远不止我一个人。 记得今年的“五一”小长假之后,我写了篇深切怀念陈忠实先生的文章,我原以为我的网上朋友们也能和我一样的评价陈忠实先生,但是我错了。一位读过我文章的网友竟然这样说:看来他(指忠实先生)也是个不得志的人物,言外之意,是个“吃不开”的角色。这个评语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。我知道 ,人各有志,每个人衡量和看待事物的眼光是不会有一个统一的尺度的,尤其是政治标准和政治眼光。但我仍希望,我的朋友们能对我所崇敬的人物,我的人生偶像和我的文学偶像陈忠实先生,能有一个更接近实际和更准确的评价。我以为,陈忠实先生的巨著《白鹿原》,无论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柳青先生的巨著《创业史》。柳青先生的《创业史》,描写的农业合作化的历程,那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很短暂的一个历史阶段,而且从当前和历史的角度来看,对我国农业合作化历程的评价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,尽管许多文学评论家把《创业史》评价为一部反映社会主义农村变革的“史诗性”著作。我以为,陈忠实先生的《白鹿原》,成功描写了我国农业社会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演变,揭示了我国社会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斗争,表现了一个民族从启蒙到觉醒的过程,厚重的历史,厚重的文化,深刻的矛盾,深刻的变革。这条主题,这条主线,无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,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,都远远地超出了一个时代,超出了“中国”的范畴,它将载入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学史册,它才真正是一部反映我国近代社会演变进步的里程碑式的、史诗性巨著——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把《红高粱》之类的“获奖”作品远远地抛在后边。
当然了,你会说这是你的个人见解,夹杂着个人感情,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,更不能代表“官方”的评价和意见,这你又说错了。请你看看最新最近的一条新闻,你对陈忠实先生就会有新的认识和新的评价。据《西安晚报》6月9日文章《中国文坛给陈忠实极高评价:这样的作家具有文化标本意义》,文中报道,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“陈忠实的创作道路”研讨会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,中国作协主席铁凝,中国作协党组书记、副主席钱小芊,中国作协副主席等20多位作家、评论家参与研讨。
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讲话中表示,举行这次研讨会,既是为了表达对这位卓越作家的深切怀念,也是希望通过深入的学术研讨,从陈忠实的创作道路中总结经验,获得启迪,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。她认为,陈忠实的《白鹿原》,是来自民族生活深处,凝聚着文化和历史丰厚经验的“中国故事”,把中国新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铁凝回顾了陈忠实的生平与创作,她指出,陈忠实是一个沉静、高洁的作家,他的一生有力地证明了,一个作家的精神境界、思想高度和人格力量决定着他作品的境界、高度和力量。陈忠实的创作道路,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、多方面的经验和启迪。
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钱小芊指出,陈忠实是一位将自己的创作与大地、时代和人民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作家。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文学事业,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受到了亿万读者的欢迎和喜爱,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著名作家雷达说:“《白鹿原》的深邃程度、厚重程度、极其巨大的历史概括力,把它摆放在当代世界文学的格局里也毫不逊色。20多年来,《白鹿原》不断被改编为电影、电视剧、话剧、秦腔、歌舞剧等各种作品,不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,由此可以看出,《白鹿原》有一种说不完的感觉,这恰恰是今天作品应有的品质。”
著名评论家李国平这样说:“在当代中国,陈忠实这样的作家,无疑具有文化标本意义。······他们的创作,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,构成了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。因为命运时钟的安排,他们抵达的终点不同,但是他们的文学道路,累积着中国当代文学的丰富经验,折射着浓重的社会政治文化信息。”
······
细读了这篇新闻报道,我的心里释然了。我想,我的朋友们一定也会产生新的感想,也会在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,和我一起怀念可敬的陈忠实先生······
言实笑谈 端午夜晚于古都西安
5月7日的西安殡仪馆,自发前来参加陈忠实先生告别会的浩荡人群
评论